思源考试网将会带领大家了解常熟中考分数线,希望你可以从本文中找到答案。

常熟中考538能去高中吗

常熟中考538能去高中吗

能。根据查询常熟中考的官网,2023年的分数线是400分,所以常熟中考538能去高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它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

苏州2023年中考总分

2023年苏州中考总分为74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满分为130分(其中书面考试100分,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30分),物理、化学满分为10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满分为50分,艺术成绩以等级呈现,不计入总分。

1、2023苏州各市区最高(低)录取分数线

常熟市:常熟省中分数线为661,尚湖中学分数线为525分。

张家港市:梁丰高中分数线为667分,乐于高中分数线为542分。

昆山市:昆山中学分数线为680分,新昆阳学校为537分。

太仓市:太仓高级中学为640分,明德高级中学为549分。

2、苏州市录取分值及结构。

录取计分科目总分满分为740分。

语文、数学满分均为130分;英语满分为130分(其中书面考试100分,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30分);物理、化学满分均为10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满分均为50分;艺术(音乐、美术)成绩以等级呈现,不计入总分。

苏州中考成绩查询方式及注意事项

1、官网查询

打开官网或学校网站,选择查询入口,输入个人信息,查询成绩。

注意事项:

1.为了避免查询失败,建议查询时选择在网速较快、人流相对较少的时间段进行。

2.若输入信息不正确,系统会提示“查询失败”等信息。

3.有些地区需要使用CA证书,办理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存折及日常使用的U盾。

2、短信查询

发送短信至指定号码,获取考试成绩。一般情况下,短信格式为“CX+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后6位”

注意事项:

1.每个地区的短信查询格式不同,考生需关注当地教育部门的通知,了解具体查询方式。

2.发送的短信一般会扣除一定的短信费用,考生要注意短信条数和费用,以免产生额外费用。

3、考生照片管理系统

登录考生照片管理系统,输入个人信息,进行人脸识别。

注意事项:

1.该方式查询需要考生提前上传照片,确保照片清晰、无遮挡、人脸和证件相符。

2.若在验证照片期间,系统提示“照片不符合要求”等信息,需考生重新上传照片。

2023年中考分数线常熟最终分别确定为多少呢?

2023年中考分数线常熟最终分别确定为649分、638分。

中考的介绍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已经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

也就是说,以往的“中考”是一考定输赢,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则是全科开考、学完即考,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建立有利于高中学校优质、多样、特色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试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复习误区

1、折叠大量做题补课

面对升学在即,九年级学生会积极地尝试改变自我,在意志上、在行动上寻求自我完善,希望克服以往学习过程中思想上、行为上的不足之处,争取大幅提升学习效果,以求实现理想的升学效果。

于是,在其中很多人的身上,大量耗时间、大量做题目、大量去补课的现象时常可见。这种精神是值得嘉许的,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式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分析在九年级学习中,不光要努力,更要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掌握学法、提升效率、循序渐进、适度紧张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不能只靠喊口号扎猛子,而是首先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征求老师的意见,借鉴成功同学的做法,认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折叠要求高

中考是选拔考试,这就对七年级、八年级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于是,在一些孩子身上,会出现与家长、老师的要求格格不入的行为,诸如对学习成绩无所谓、行为习惯逐渐散漫,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叛逆对立现象。要求越紧,反抗越强,失望也就越大。

分析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家长、老师保持冷静,切忌一味地责怪埋怨,要多去了解孩子,经常进行平等的交流,把握问题的所在,解除孩子的困惑,争取孩子的配合,加强科学的引导。

3、折叠专攻难题

许多成绩好的学生都会在课后攻克"偏题"、"难题",这种恋战的方式,对中考压轴题有所帮助,但是在总体意义上讲是浪费时间的,是不值得的。

做偏题难题可能会带给成绩好的学生成就感,但是一旦做不出来,也会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影响中考的复习与考场的发挥。这种做法不好,也没有必要,更不提倡。

4、折叠不求实际

面对各种繁复的信息,家长和学生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慌乱,不盲从,要认真分析研究,多方咨询,信任老师,这样才能确保无误。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