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上海10年化学高考题--2001年上海物理高考13题解析
接下来,思源考试网将带你认识并了解上海高考题,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 1、一道上海10年化学高考题
- 2、一道上海10年化学高考题
- 3、2001年上海物理高考13题解析
思源考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一道上海10年化学高考题

下面对你的三个问号依次解答:
1、不是应该比NaOH多,而是一定要比它多,因为氨水是弱碱,要和强碱pH一样就必须量比他多
2、会水解,氨水的水解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如果学过平衡理论就更好理解了
NH3·H2O正反应分解成NH3+ H2O,然后NH3+ H2O水解成铵根+OH-
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这是一个平衡状态(只要外界条件没改变)。
3、谁多谁少的问题,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①pH其实不大,也就是说只有很少碱,此时氨水由于量比较多,沉淀能力就会较强,也就较多
②pH比较大,碱比较多,但又刚好能把铝例子完全沉淀,此时,即使氨水较多,沉淀也一样多
③pH很大,碱很多,此时就不用说了吧,肯定氨水沉淀多,因为此时乙的沉淀开始被溶解了,
而甲始终以最多沉淀的形式出现。
回答完毕,。
重点提示:水解不是所有情况都要考虑得那么多的,要是考虑,要必须考虑彻底。比如在本题中的氨水,氨水和铝离子的反应,不是水解那么简单。氨水在水解氢氧根以后,立刻就和氯离子沉淀掉了,也就是说可逆反应的的产物少了,所以就会促进反应向右进行,因此,相当于一边沉淀,一边促进水解,所以呢,反应是比较充分的。Ps,即使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的水解,我们也能从pH那得出答案,不是吗,呵呵~不懂请追问,!
一道上海10年化学高考题
下面对你的三个问号依次解答:
1、不是应该比NaOH多,而是一定要比它多,因为氨水是弱碱,要和强碱pH一样就必须量比他多
2、会水解,氨水的水解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如果学过平衡理论就更好理解了
NH3·H2O正反应分解成NH3+ H2O,然后NH3+ H2O水解成铵根+OH-
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这是一个平衡状态(只要外界条件没改变)。
3、谁多谁少的问题,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①pH其实不大,也就是说只有很少碱,此时氨水由于量比较多,沉淀能力就会较强,也就较多
②pH比较大,碱比较多,但又刚好能把铝例子完全沉淀,此时,即使氨水较多,沉淀也一样多
③pH很大,碱很多,此时就不用说了吧,肯定氨水沉淀多,因为此时乙的沉淀开始被溶解了,
而甲始终以最多沉淀的形式出现。
回答完毕,。
重点提示:水解不是所有情况都要考虑得那么多的,要是考虑,要必须考虑彻底。比如在本题中的氨水,氨水和铝离子的反应,不是水解那么简单。氨水在水解氢氧根以后,立刻就和氯离子沉淀掉了,也就是说可逆反应的的产物少了,所以就会促进反应向右进行,因此,相当于一边沉淀,一边促进水解,所以呢,反应是比较充分的。Ps,即使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的水解,我们也能从pH那得出答案,不是吗,呵呵~不懂请追问,!
2001年上海物理高考13题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P1、P2的时间间隔为0.8秒,根据图b所示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即可求出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以及P1、n1和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之间的时间,即超声波由发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可以求出超声波前后两次从测速仪汽车所用的时间,结合声速,进而可以求出前后两次汽车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解答:
解:本题首先要看懂B图中标尺所记录的时间每一小格相当于多少:
由于P1,P2 之间时间间隔为1.0s,标尺记录有30小格,故每小格为1/30s,
其次应看出汽车两次接收(并反射)超声波的时间间隔:P1发出后经12/30s接收到汽车反射的超声波,故在P1发出后经6/30s被车接收,
发出P1后,经1s发射P2,可知汽车接到P1后,经t1=1-(6/30)=24/30s发出P2,
而从发出P2到汽车接收到P2并反射所历时间为t2=4.5/30s,故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为t=t1+t2=28.5/30s,
求出汽车两次接收超声波的位置之间间隔:s=(6/30)-(4.5/30))v声=(1.5/30)×340=17m,
故可算出v汽=s/t=17÷(28.5/30)=17.9m/s.
故答案为:(1)17,(2)17.9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